2005/10/25 | 令我苦恼的
类别(更矫情) | 评论(1) | 阅读(78) | 发表于 00:08
最近令我很郁闷的是,我周围的朋友,无论男的女的,无论比我大的小的,现在都染上了一个疯狂的怪癖,就是——污蔑我是小孩。
起初,听在耳朵里还觉得满受用的,毕竟小孩这个称呼比老奶奶、大妈之类的听起来受用。
听得越来越多的时候,我开始觉得不是滋味了。
我哪里象小孩了?
我还常常觉得我象老头儿呢。我从小爱看的那些书,都是老头们看的。
我哪里幼稚了?!
是,我比较轻信别人。比较抗拒现实中的丑恶。但这也不意味着我象小孩啊。
我虽然因为轻信上过很多当,但信善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啊,至少让我过得很愉快。
他们解构了当初教科书树立给我的英雄形象,但是我不觉得一定就要相信那些被树立起来的就是恶人啊。同样是没有证据,我为什么要相信。

当然了,这个观乎别人的目测,扰我的是,关于好人与坏人的判断。
有一个很基本的道理:人性使然,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。
有一个中国特色的现状:被塑造的英雄相去史实甚远。
有一个解构英雄的群体:极善形象的人有极恶的另一面。
这在一定程度上摇摆了我原存的价值观。我固执地不很相信的态度被视为天真。可是,既然我们曾经被骗过,那么更应该多一份警惕。同样是没有亲眼目睹证据,我为什么要相信另外一套说辞呢?
对于社会来说,丧失掉信任感的社会是可怕而可喜的——存疑与多疑是性质不同的词语。
尤其是对于记者来说,这足以构成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礁石。传言中那些形成这个国家最基础的人与事都是如此恶劣,而正史又是如此明媚感人。不是说不能存在反差,关键是反差太大,大得让人自卑:还有可能接近真实吗?

王志在采访时有个劲劲的态度:我为什么要相信你?我很喜欢这种类型,它让坦荡者更坦荡,让卑劣者显出卑劣。
闾丘说到她被回绝了一个采访。那个人说:最近我的一个观点被人在网上围攻,我不想在这个时候这样高调接受采访,我怕别人以为我挑起事端,也怕别人以为我在找机会为自己辩护。
我不知道她所说的这个人是不是张维迎。我想起前几天开会时说起他,说他最近提出了一个观点,所有人一听之下都马上义愤。但是,如果单看这句话,那显然是一个脑子进水的观点。我相信它的提出一定是有语境的。
不应该轻易下结论——很多人都认可这一点。但是,我所看到的也是,在呼唤言论自由的社会,对于不同的观点,很多人并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。而且,“沉默的螺旋”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。



0

评论Comments

日志分类
首页[442]
[10]
地铁日志[5]
妙人妙事[32]
trouble tree[9]
粽子[41]
更矫情[167]
矫情[178]